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

托普卡匹皇宮 (Topkapi Sarayi)

托普卡匹 (Topkapi),在土耳其語為『大砲之門』之意,昔日碉堡內曾放置大砲,故以此命名。托普卡匹皇宮是穆罕默德二世 (土耳其語:Fatih Sultan Mehmet) 於 1462 年命令開始興建,於 1467 年建造完成。興建完成後,相關官方活動皆在此舉行。直到 1588 年,蘇萊曼一世 (土耳其語:Kanuni Sultan Süleyman) 才將後宮哈雷姆 (Harem) 一併遷移至此,成為正式的皇宮。歷經 300 多年後,阿布多麥奇一世 (AbdulMecit I) 將皇宮遷移至朵瑪巴切皇宮而後關閉,直至 1924 年土耳其國父凱末爾 (Mustafa Kemal Ataturk) 下令改為博物館後,才對外開放托普卡匹皇宮。

走進「托普卡匹皇宮」(Topkapi Sarayi 或 Topkapi Palace),彷彿走入想像中的世界。托普卡匹皇宮占地七十公頃,是 15 世紀到 19 世紀叱吒風雲的鄂圖曼帝國蘇丹王的宮殿,處處布滿雕刻精美的幾何花草圖案,散發濃濃的伊斯蘭風情;像是鑲滿寶石的短刀、86 克拉的大鑽石及重達 3.26 公斤的祖母綠寶石,還有從中國運來的巨大青花瓷器,可見當時的版圖橫跨歐亞非鄂圖曼帝國的強盛。鄂圖曼帝國最強盛時期,彊土達歐、亞、非三洲,從維也納到 黑海、阿拉伯半島、北非埃及全在掌握下;約四百五十年的帝國歷史間,三十六位蘇丹中的半數以托普卡匹皇宮為家。

托普卡匹皇宮占地很廣,包含了前院跟後宮兩個部分。走進前院,則更讓人感受到鄂圖曼帝國的武功文治。普卡普皇宮主要分為四個庭院及哈雷姆(後宮)五 個部份,第一庭園是不需收費的,進入後面三個庭院則要收費,另外參觀哈雷姆 (後宮) 部份還要額外再收費。第四庭院,可以遠眺博斯普魯斯海峽。最有看頭的應該算是後宮哈雷姆,除了蘇丹、皇子及宦官外,其餘男人皆不可進入。




《皇帝之門 (Imperial Gate)》


白色大理石是皇宮的城門,彎拱上有黑底金字的草寫可蘭經文,好雅緻的門面。最外圍的城牆門,穿過皇帝門後的林蔭間有座伊蓮娜教堂 (Haghia Eirene),夏天時常有由伊斯坦布爾音樂協會(Istanbul Music Foundation)提供音樂會表演。


《崇敬門 (Gate of Salutation;阿拉伯語:Bâb-üs Selâm)》


崇敬門是托普卡匹宮三座城門中最漂亮的,城門上的黑底金字是可蘭經最重要的教義,兩旁圖象的文字則是別號「勝利的征服者」的蘇丹穆罕默德二 世 (土耳其語:Fatih Sultan Mehmet) 的印璽。這個印璽的字形和在其它地方所見不同,因為它是鄂圖曼文字,在鄂圖曼帝國時代,凡在清真寺或宗教因素出現的文字必是阿拉伯文,表示對宗教的虔誠, 以鄂圖曼文書寫則表示國家的威權。此後可多次看到不同皇帝的簽章,基本的是三豎三圓,分別表示三大洲三大海。

穿過崇敬之門 (Respects Gate),算是真正進入蘇丹王的生活範圍,崇敬之門左右二個圓型尖塔長得就像堡壘碉堡一般,還有像長城般一塊一塊的石牆,士兵可以藏身在牆後方窺探敵 情;通過X光檢查,在管制閘門把門票插入,即可轉動欄杆進到第二中庭,雖是嚴謹,可是相信比當年的官員、使者方便多了。



《宮殿廚房》


宮殿廚房是一長型空間,分成好幾個相連的房間,其實是過去的廚房,目前作為陶瓷收藏室和武器陳列館。陶瓷收藏室裡,蘇丹收藏的陶瓷都是中國 與日本的瓷器,而且是藍白色的,有的瓷器居然已經破損。。武器陳列館裡面的展品不少,涵蓋中世紀、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武器,當然一進門自然是土耳其人的驕 傲-一對等身鄂圖曼土耳其傳奇的「葉尼塞里」禁衛軍的塑像,穿著鎖子甲,配著彎刀,斜背著弓。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武器,比較少華麗的裝飾。他們的弓都是單 體弓,曲度很大。所用的箭也不長,不超過兩呎,尾羽也很隨便,羽毛、皮革甚至鐵皮都可以。倒是箭囊及箭匣 倒是很精緻。還有標槍的鞘可以容納三支短標槍,很有趣。阿拉伯的代表武器彎刀,刀上還篆刻著可蘭經文,因為阿拉伯文書法與中文並稱為世界上最美的文字藝 術。而防具的話,土耳其的護甲以鎖子甲與皮甲為主,不容易保存,而要比雕花之流,也比不上歐洲變態全身盔甲。




《幸福之門 (Gate Felicity)》


幸福之門 (Gate Felicity) 又稱為白宦官之門(Gate of White Eunuch),是十八世紀改建的鄂圖曼洛可可風建築,一跨過此就進蘇丹的空間了。幸福之門與謁見廳相接,一樣是很簡單的空間,蘇丹在此接見各國使節、甚 至是一般民眾。

幸福之門(Gate Felicity) 後面是第三中庭,蘇丹都是在這裡謁見使臣,皇家畫室裡的牆上,畫了歷任蘇丹王的相貌,三十六個蘇丹王的角度裝扮都很類似,像是畢業紀念冊上的大頭照,還有 一幅畫是畫當年蘇丹王在中庭謁見使臣、民眾、閱兵的畫面。聖物室其內展出回教的聖物,包括穆罕默德的毛髮牙齒足印等,角落有可蘭經的吟誦,據說從未停歇 過。

在寶物收藏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重達 86 克拉的鑽石、重達三公斤的翡翠,以及曾經成為電影主題的「託普卡匹短劍」。在幸福之門前的地面上有一個凹洞,據說是蘇丹所坐的位置。寶物室內珠光寶氣,寶 石一顆比一顆大,寶石鑲嵌的技巧,與相當精細的工藝,件件寶石都是藝術品。


《蘇丹的後宮-哈雷姆(Harem)》


議事堂的迴廊緊連接著後宮入口,後宮的通道,那華麗的磁磚拼飾,讓人彷彿走進用萬花筒築成的世界。後宮自成一個完整社區,約有六百人居住在 內,以概分來說,後宮的空間大概可分成二組建築,最外圍是宦官宿舍、各議事官入口、嬪妃女侍的空間,內圈則是蘇丹的妻妾寵妃的住所,以及蘇丹的廳室;各主 要廳堂間以狹窄的回廊及樓梯相連,但每個房間的裝飾都很細膩,特別是磁磚的運用,色澤花紋都是當時的最高傑作。

後宮中最精彩、最精致的是皇帝廳 (Imperial Hall),它是大建築師錫南設計的,磁磚色澤豐潤無比,金雕也仍閃閃動人,據說整個空間的擺飾,包括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送的立鐘、中國大花瓶都是真品,除 了素檀沙發長椅的椅墊之外;皇帝廳又稱為圓頂廳(the Dome),由圓頂垂掛上來的水晶燈,為這裡增添了洛可可式的華麗。還有一間作為御膳室的「果實之房」也是滿屋子華麗的磁磚,從來也不知道磁磚有這麼多的 變化,也可以營造華麗的空間感,鄂圖曼的磁磚運用可以說是淋漓盡致。

最特別的是一間貼滿磁磚的大房間,各式幾合圖案的磁磚,一個區塊一個區塊都不同,可是整體看起來協調不雜亂,如果會眼花,那是實在是因為畫工太細 膩。由地面到挑高屋頂都是伊斯蘭印象,包括一旁小小的透明玻璃櫃。隱約中,遠處傳來廣播可蘭經訟經的聲音,沉厚的嗓音透過麥克風,徐徐飄入遊客的耳中翻動 厚厚的蝌蚪文書,聽著可蘭經逐字吟唱,莊嚴肅穆,覺得自己都溺在伊斯蘭的漩渦裡。

後宮的房間都不大,浴室廁所倒不小,全是大理石打造,皇太后在後宮的權力還是很大;而選入宮中的少女經過培訓之後若蒙寵幸就會搬入有自己空間的住 處,若在九年內皆未與皇帝同房,就可以出宮去自由嫁人,寵妃的地位決定於在誰先生出兒子,與中國古代的宮廷相似,後宮的爭鬥也相當殘忍。當年,蘇丹王就是 在與妻妾子女共同生活起居,穿過一道道的迴廊,如迷宮般的華麗宮殿,背後不知隱埋了多少宮廷爭鬥的秘辛。不管那個國家的國王後宮,都是華麗的黑暗與血淚。



《第四庭園》


托普卡匹皇宮的第四庭園很歐風,有蘇丹專屬的咖啡廳。巴格達亭 (Baghdad Parilion) 是為了慶祝土耳其打敗巴格達的阿拉伯人而建的,臨海的第四庭園,伴著一旁的圓頂建築。衣物展示間展出的,是蘇丹不同場合的衣 服,可能是因為土耳其天氣冷,看到的多是又厚又大的冬衣,袖口領口滾著毛邊,突厥味十足。穿過穿堂,來到讓人豁然開朗的第四庭園,遠眺博斯普魯斯海峽,天 氣好時一片湛藍,心情也好許多。

由托普卡匹皇宮的第四庭園,遠遠望向橫跨新舊城區的加拉達橋(Galata koprusu),那種臨海俯瞰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金角灣的氣勢,不禁讓人升起一股征服與統治感。從軍事角度來說,托普卡匹的確有許多優勢,坐制金角灣、瑪 爾瑪拉海,遠眺博斯普魯斯海硤,易守難攻,還可以利用高處的優勢,掌握庶民區生活的倍亞濟(Beyazit)地區的動靜。

第四庭園面海處下方有一露天餐廳,『konyali cafe』。坐在餐廳內,遠眺切開歐亞大陸的博斯普魯斯海峽,不失為愉快的午宴。土耳其菜是以燒烤類為主食、特別重視香料的烹調,口味香酥而不油膩。除常 見的烤肉串、西施烤肉外,有特調的招牌肉串 (Cheff Kebab)、菲林爐烤;土耳其麵包、菲林焗烤蝦仁、蔬菜沙拉、鄂圖曼總匯披薩、及土耳其烤餅配上醃漬過的肉塊。

土耳其的鮮果汁稱為 Ottoman Serbeths,由 Cherry、Raspberry 等四種水果打成,顏色跟紅酒差不多。Salad 大多是蕃茄,洋蔥的混合體。土耳其咖啡可以用來算命是聞名的,普通的沖泡式咖啡叫做 Nescafe。Spicy Tray 由四種香料所組成:Peppermint、Rosemary、Bacon bits、以及 Red Chili 組成。Dolma 是指用葡萄葉或是青椒, 茄子包著用橄欖由炒過的飯或小米類的包葉飯。

『konyali cafe』官方網站:http://www.konyalilokantasi.com/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